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
铅山人社区

查看: 7244|回复: 30

绿洲上的河口!河口会馆,河流又都是怎么形成的呢?

[复制链接]

4268

主题

7409

帖子

2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20761
发表于 2023-3-25 11:02:2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| 来自江西

绿洲上的河口

(在铅山县安帮伲职业培训学校讲课幻灯片解说词)

曾健雄

上溯历史长河,饱经沧海桑田,翻开尘封史册,追寻河口由来,一个“绿洲上的河口”出现在我们面前。

首先提几个问题:

1、为什么说河口古镇找不到一个祖籍河口人?

2、为什么河口镇居民对外来人员有巨大的包容性?

3、河口为什么有那么多会馆?

4、河口惠济河是如何形成的?

5、热闹繁荣的汭口镇,明代以来为什么衰落了?人都到哪里去了?

6、为什么柴家埠是河口区域最低洼的地方?

7、为什么河口老城建设,在深挖地基时都可以发现沙子?

8、为什么说河口的历史是一部全息的世界地理经济发展史的缩影?

要弄清上面问题,与您分享《绿洲上的河口》就知晓了。

 

河口兴衰史,是一部全息的世界地理经济发展史。

地理经济,从地理的角度研究经济发展变化,共分为三个时期:江河经济时期、海洋经济时期、陆桥经济时期。

 

第一部分:江河经济时期,河口作为南方诸省水运中心,出现空前繁荣。

江河经济,是农业革命的产物,在16世纪世界新航路开通以前,人类社会经济是依托江河发展的,江河成为主要运输通道,举世公认的黄河、长江、尼罗河、幼发拉底河、多瑙河等都是世界文明摇篮。因此,江河边产生了人口聚居的城市,故称江河经济,世界闻名古国都产生于江河流域。

如尼罗河流域的埃及,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新月地带(亚洲西部,有一条狭长地带,土地肥沃,从地图上看,它形似一弯新月,因此有“新月沃地”之称。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在沃地东部并行奔流,被称为两河流域。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)国家——巴比伦王国、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,印度河流域的印度国,黄河流域的华夏国等。这些古国依赖天然河流再加上人工运河的开通,生产力逐渐发展起来,史称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。(“四大文明古国”分别是中国、巴比伦、埃及、印度)

当时中国内河航运分为北、南、东三大网络。北部是黄河流域,南部是长江流域,东部是京杭大运河。而铅山处于长江流域水网,水运发达,信江河、铅山河、石塘河、紫溪河构成了丰富的航运水系。江西东部信江经铅山线路是东越(今福建省)通往中原的咽喉,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。汉武帝于元封元年(公元前110年)派兵四路征伐反汉的东越王,开辟了江西境内沿信江转道河口跨过分水关进入东越的道路。

在宋代以前,河口地区还是是荒无人烟的汪洋、沼泽地带,信江河和铅山河穿流而过。北为信江,傍九狮山流过,南边是铅山河,沿金鸡山流过。两河在汭口交汇。当洪水到来时,由于河水泛滥,河漫滩沉积,天长日久,形成冲积平原,在两河之间出现一片沙洲。明嘉靖年间《江西省大志》记载“桐源水(即桐木关水),源出邵武界,合众流,经县(即县治永平)三十五里至汭口”。

【汭口镇变迁与铅山河改道】

 汭口镇建成于初唐,北宋初年成为名镇。据宋人吴绍古纂修的《永平志》记载:“汭口镇旧名温口市,后避后梁开国帝君朱温讳,更名汭口镇。”宋代,铅山场所产的铜与铅,经铅山河运到汭口镇,由信江再运至饶州。现在民间还流传着“先有汭口,后有河口”的典故。

宋代热闹繁华的商业重镇汭口镇,也随着铅山河的变迁而东迁。

明代之前,汭口镇是铅山河与信江的交汇处,在古代江河经济时期,河流是主要的交通运输载体,而河流交汇处自然就成为交通运输中枢,是货物集散地。这和现在的铁路公路中枢是一样的道理。所以,明代之前,汭口是商业重镇,其人员大部分都是四面八方到汭口经营的商家。

嘉靖元年(1522年)7月,江淮地区发生了百年未遇的大水灾, 由常州府靖江县的一场海啸开始,波及到浙西,数千里间,上洋海啸,邑无完屋。毁屋坏垣,木拔石走,鸟雀俱毙,河水泛涨,溺死人畜无算,饥人相食。南京风雨暴至,江水泛溢,宫阙、城垣、民居多坏。江西东部广信地区也受到严重影响,据铅山县志记载,嘉靖元年,广信淫雨。

连绵淫雨导致武夷山地区山洪暴发,河水陡涨,在凤来村冲断曲流颈,直流信江,被切断的河湾,由于泥沙淤塞封闭,原两河之间的沙洲,便成为附近农民的集墟之地,名“沙湾市”,这里的“市”,指的是集市。

随着铅山河改道,两河汇合口上移到凤来村,原来作为商品集散码头的汭口镇失去了其商品集散地功能,取代的是新兴的河口码头。这时,在汭口经营的商家不得不东移到沙湾市的位置上来。这也是河口发展为“镇”的开始,乃至于后来发展为江西四大名镇之一。河口镇最早居民大部分都是从汭口迁来的。所以河口一直民间流传“先有汭口,后有河口”这句话。

【沙湾市新绿洲】

明万历年间(1573——1619)《铅书》记载:“紫溪水出湾,而北流注于桐木之水,达于河口”。这说明这时铅山河已改道,“河口”的名称已出现。嘉靖中期,工部郎中费完,从柴家铺迁到“沙湾市”的五湖一带居住,是河口镇的最早居民之一。五湖,即当时的清湖、景湖、后湖、叶湖、岭湖,为铅山河改道后遗弃的河床,现为河口镇费家村范围。

沙湾市新绿洲形成后,因其处于铅山河与信江交汇处,人们称为“河口”,其地理位置非常优越,水运发达,信江河、铅山河、石塘河、紫溪河构成了丰富的航运水系,是南部地区连接长江流域的天然水运中枢。

明朝末年,南来北往的水运商人发现了这片绿洲,是天然的转运地和商品聚散地,便在这里设立了转运站,建立了沿江码头,营造了房屋,开起了商店,形成了现在的“明清一条街”。万历年间的铅山名人费元禄在《甲秀园集》中记载:“河口,余家始迁居时,仅二、三家,今阅世七十余年,而百而千,当成邑成都矣。山川风气清明盛丽,居之可乐。平原广隰(xi),东西数十里,灵岳鹅湖,章岩鹤岭,冈峦靡迤,四顾可挹(yi),葛水湖波流出平地,故瞻眺之美。闾阎(注:闾yv阎意指平民)与缙绅(意指官员)竞胜。而园林亭榭,秀甲一时。每花时春事元夕,灯棚歌声,伎馆钟鼓丝竹,千家嘹亮,仕女云集。闘(dou)鸡蹴(cu)踘(ju),白打(武术搏击)樗蒲(chupu,一种赌博游戏),赏心乐事,技艺杂遝(杂遝:众多杂乱的样子,现作杂沓。)。盖其舟车四出,货镪所兴。铅山之重镇也。”。说明河口已是十分热闹的商业新镇了。《铅书》还记载:“顾河口水奥商贾,骈毕藏奸之薮,迩有县佐分驻之议。”

(人物简介)费完,正德八年(1513)举人,费宏弟弟,官至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(正五品)。嘉靖元年(1522),河口因铅山河改道而诞生(当时名叫沙湾市)。嘉靖八年(1529)费家迁居河口清湖一带,是最早的河口居民。同年费宏主持修建惠济河。

费元禄,字学卿。万历三年(1575)出生于江西铅山县清湖费家。是鹅湖费氏第九代传人,费完是他曾祖父,祖父是临武县令费懋文,父亲是广东左布政使费尧年。万历三十六年(1608)作《甲秀园集》。

【八省码头】

江河经济时期,河口作为南方诸省水运中心,出现空前繁荣,号称“八省码头”。 嘉靖《广信府志》卷一地舆志称之为:“南扼八闽之喉吭,北据两浙之要会”。江西师范大学史学教授许怀林指出,当时江西的许多大航运码头发展成为手工业和商业的重镇,比如景德镇、河口镇、樟树镇等,虽然不是行政中心,然而经济地位却超过了当时许多府县,闻名全国。

随着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,河口在万历年间成为闽、浙、赣、皖、湘、鄂、苏、粤等江南诸省水运中心和商业枢纽,福建货物从铅山河进入信江,穿过鄱阳湖,东往南京、杭州,西抵汉口、湖南、湖北。而长江流域省市的货物也在河口集散,运往福建等地。福建、广东等地的货物,通过河口运往鄱阳湖和上饶等地,然后转到浙江、江苏。铅山信江河上有十大码头,有货船300余只,大货船有20米长,小货船也超过10米,船上的桅、篷、舵、锚、橹、索具等均一应俱备,船家一家人吃住都在船上。

石塘、陈坊成为造纸工业区,河口成为红茶加工区,永平成为铅、铜冶炼区,形成铅山特色产业区域。

【永平—汭口—河口传承谱系】

铅山河变迁,产生了永平—汭口—河口的传承谱系

在《铅山县志》续编方言变化田野调查中,有两点发现:

一是人员迁徙。对河口镇部分居民祖籍进行了解,其中一部分居民的祖上是从永平-汭口然后举家迁居到河口,其时间正是铅山河改道之后,这是河口镇最早的居民。所以说,铅山河改道,导致整个汭口镇东迁。这就是“先有汭口,后有河口”的来源。因为宋初汭口是名镇。主要为铅山场服务。铅山场所产的铜与铅,经铅山河运到汭口镇,由信江再运至饶州。铅山场年产铜三十八万斤,以及大量铅锭,十万工人的衣食住行,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,因此使汭口镇和铅山场(永平)人员联系非常密切,汭口镇作为铜铅集散地,很多人员是来自铅山场。随着铅山河改道,又从汭口镇迁徙到河口镇。

人员迁徙:永平(部分)—汭口—河口

二是语言传承。从铅山地方方言传承体系来看,经历了永平—汭口—河口的传承链。汭口方言是从永平方言变化而来的,因为宋初汭口是名镇。铅山场为汭口镇带来当地方言,铅山场方言就成了汭口镇交流语言。

汭口方言和铅山场方言音位系统均完全相同。只是极少数韵母有不同。汭口方言与铅山场方言在音韵学宕摄开口一等、江摄开口二等见组、晓组等字有区别,汭口方言韵母主要元音是[o],而铅山场方言主要元音是[a]

比如:冈缸江讲虹 汭口方言是[kon] 铅山场方言是[kan]

各搁觉角 汭口方言是[ko ?]铅山场方言是[ ka ?]

康慷抗园 汭口方言是[k o] 铅山场方言是[ k an ]

确権壳 汭口方言是[кэ?] 铅山场方言是[ka?]

杭降行项巷 汭口方言是[xon] 铅山场方言是[xan ]

学鹤 汭口方言是[xo ?] 铅山场方言是[xa?]

铅山场方言也就是永平方言,是铅山方言的母语,东至石塘镇、英将乡,南至武夷山镇,北至河口镇,西至汪二镇、陈坊乡一线,音位系统均完全相同。分布面占全县面积的90%左右,使用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6%

铅山河改道之后,汭口镇东迁到河口镇,汭口方言就成了河口通用的交流语言。随后,全国各地南来北往的商人纷纷来到河口淘金,成了旅河商人,必须接受当地的方言。

语言传承:永平—汭口—河口

因此,河口话与县城永平话大致相同,有细微差别。

(地方民间文化隐喻式谚语简介)由于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,铅山县河口镇因水运交通发达,带来了百业之繁盛。到清朝同治年间,河口进入鼎盛时期,外地商人多达10万人。外地商人在经商的同时,也带来了丰富的外地文化。清同治《铅山县志》记载河口“货聚八闽川广,语杂两浙淮扬,舟楫夜泊,绕岸灯辉。”正是商业和文化在铅山县的大融合和大包容的写照。而隐喻式谚语,就是在汇集各地民间文化的基础上,经过本土化加工、提炼,而成为铅山独有的民间文化。

铅山县隐喻式谚语是铅山县独有的民间文化,具有独特的文学形式。隐喻式谚语和歇后语比较相似,但只有谜面,没有谜底,幽默风趣,耐人寻味。被列为上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。

谚语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载体,社会生活情景、生活情趣的反映,蕴涵着古朴凝重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民间智慧。先人的生活情趣、以及悠久的文化传统都积淀到谚语里。

举例说,铅山方言的隐喻式谚语有一句话:“你捡到了一顶死人帽子戴。”看起来这象是骂人的话,说对方戴死人帽子,这还了得。但是,对方听了会哈哈大笑,非常高兴。原来这是指对方遇到良机,顶替到了一个好职位或一件好差事。但是,这和戴死人帽子有什么关系呢?原来,在古代,帽子最初只在上层社会普遍使用,象征统治权力和尊贵地位,叫做“冠冕”。就连教育家孔子、孟子都不能戴帽子,而只能用“帕头”裹头,所以他们教育学生要有“轩冕之志”,就是要走可以坐车戴帽子的仕宦之途。一直到明代,一般老百姓还是用布把头发束起来或者包裹起来,叫“方巾”。清朝入主中原以后,帽子才真正流行起来,上至皇帝,下至贫民都可以戴。所以,在清代以前,戴帽子,代表功名和官位。这样一解释,就弄清楚了“捡到死人帽子戴”的本意了,原来是指正好有一位官员死了,被一位幸运的人顶了他的职位。这人就是“捡到死人帽子戴”了。这样,同时还弄清楚了这句谚语的产生时代至少在清代之前。

还有一句谚语,叫做:“我没有米,也要为你做三个米粿。”这句话正好和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相反,好像是对他人竭尽全力帮助的诚意。但是,你如果对谁说了这句话,对方一定会对你不客气,和你吵起架来。因为这句话的隐语就是,“我即使力量不行,也会反击你,和你干到底。”原来,铅山风俗,三个米粿是用来敬鬼神的。这句话的本意是:“即使你是鬼神,但你既然惹了我,我就一定要竭尽全力做三个米粿回敬你。”

“呙卵夹骚鸡”。“呙卵”就是阉鸡中的行为,阉鸡是一种古老的行当,呙卵就是把公鸡的睾丸割掉,目的是让公鸡长得更快一些,肉质更嫩一些。“呙卵夹骚鸡”的意思是,把公鸡的睾丸割掉的过程中,没有割干净,变成了“夹骚鸡”。“夹骚鸡”是指尚存一点雄性的鸡。引申意义是,做事毛糙。

 

 

【河口镇街巷体系】

河口镇北有群山拱卫,南向平原延展,信水环抱,环境优美,气候宜人。青山、碧水、古城交融如古色画卷。“门傍信江水,窗含九狮山。”是古镇建筑风格的写照,也是古镇山、水、城融为一体的反映。明末清初的古街,至今保留了昔日的风貌;青石板路面的道道车辙,记下了当年小镇的繁荣;江边码头、木船、石碑,刻下了旧时繁华的景象;古桥、古刹、古碑、古城墙,诉说着古镇斑驳的往事;岩湖、牌坊、亭台、楼榭,无不翻卷历史风云。

主体房屋傍信江南岸建造,形成一条由东向西,经一堡街、二堡街到三堡街,全长2.5公里的商业长街,是河口古镇最重要的中心街区,也是江西保存最完整、最长的古街。,并在20136月被评为“中国历史文化名街”。它是中国明清时期以河兴商、以商兴街的典型代表。它是中国明清时期以河兴商、以商兴街的典型代表。临河大街的店屋北侧弄堂往北,通向信江;南侧弄堂往南,通往九弄十三街及其它街弄。信江边上筑有大的码头10处,还有便利居民浣衣、洗菜、汲水的小码头数十处。大型码头采用巨大青、麻石砌筑,或呈半圆形,或呈长方形,或呈梯形。

从雄峙信江北岸的九狮山巅俯瞰河口,但见临江古镇呈一巨大弧形,似关羽的“青龙偃月刀”。

(九弄十三街简介)河口镇素有九弄十三街之说。但是九弄十三街具体内容至今少有人说得清楚。有人说是虚指,言多的意思。此说当然站不住脚,如果是表示多的话,七街八弄或者九弄十街即可。

为了不让河口历史文化湮没,特将祖辈流传下来的典故记录于此,以正视听。

九弄十三街当然是实指,为河口镇主要的街弄。河口镇前人将之排序为:

一典当,二牌坊,三渡口,四庵堂,五祠堂,六驿道,七戏台,八钱庄,九弄,十码头,十一桥,十二庙,十三街,十四会馆。每一处地方,都有一段辉煌的往事。

一典当是:朱恒和典当铺。

二牌坊是:状元坊(为费宏立),登科坊(为汭川张训立)。

三渡口是:大王潭渡口,凤来渡口(又称樊罗丁渡口,凤来渡所在的村之前称樊罗丁村,因有樊、罗、丁三大姓故名,后改称为凤来村),安洲渡口。

四庵堂是:菩提庵,永福庵,九狮庵,永庆庵。

五祠堂是:韩家祠,汪家祠,陈家祠,费家祠,潘家祠。

六驿道是:螺蛳山驿道、白果畈驿道、旺子源驿道、王家弄驿道、白沙驿道、赤岩驿道。

七戏台是:天后宫戏台,药王庙戏台,关帝庙戏台,万寿宫戏台,大王庙戏台,铁树宫戏台,鲁班庙戏台。

八钱庄是:泰同源,朱春荣,信诚,汇通,源泰,聚成,广成,厚泰。

九弄是:新弄里(竹制品、花篾作坊),旧弄里(典当、旧衣加工改装),小桥弄(篾匠工具店),石狗弄(车匠铺),五福弄(海参水产店、弹棉花店),油篓弄(油篓作坊),金家弄(集市交易),戴家弄(纸业、烟店、纸花店、轿行),严家弄(青楼、杂货店)。为行业集中的商业街巷。

十码头是:官埠头,金家弄码头,贵溪码头,余干码头,马家码头,井边码头,兴隆口码头,抚州码头,小桥弄码头,蒋家码头。为商业水运码头。

十一桥是:龙洒桥,龙沙桥(二小的洪都会馆前,两侧有井,号称龙眼,有两桥为龙须。一桥叫龙洒桥,一桥叫龙沙桥),罗家桥,林板桥,凡溪桥,徘徊桥,九狮桥,烈桥,浮桥,韩家桥,福惠桥。为镇中小河上的石桥。

十二庙是:关帝庙,大王庙,火神庙,肖公庙,海潮庙,判官庙,药王庙,鲁班庙,朱公庙,三官殿,真君庙,天乳寺。

十三街是:一堡街,二堡街,三堡街,棋盘街,旗杆街,一字街,工字街,火炮街,郑家街,永庆街,天星街,半边街,新街。为综合商业街。

十四会馆是:山陕会馆,徽州会馆,全福会馆,浙江会馆,昭武(抚州)会馆,旌德会馆,南昌(洪都)会馆,建昌会馆,永春会馆,赣州会馆,吉安会馆,临江会馆,瑞州会馆,樟树(清江)会馆。为旅河商人的同乡会馆。

此图是铅山县明嘉靖四年(1525)费寀编纂的《铅山县志》有关记载。该县志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铅山县志,比笪继良明万历四十六年(1618)主编的《铅书》早90多年。

(河口会馆简介)作为商贸古镇,鼎盛时期,外地商人达5万多人,占全镇人口的90%以上,这是江南小镇独有奇特的现象,以福建、安徽、南昌、抚州和建昌商邦为最多。

商业的繁荣促成了商帮会馆的涌现,形成地域分割势力。随着商业的繁荣,很快新兴了一个由外地商人建立的河口镇,并成为江南地区的商贸重镇和“五大手工业区”之一。清同治年间,河口发展达到鼎盛,常住旅河商人达5万之众。在此情况下,各地商人亟需要加强商帮的团结,加强认同感。商帮会馆为同乡共业的商人植入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,联络了乡情,构建了商人团体之间的网络,完善了市场机制,扩大了经营规模。这样,远离家乡的商人通过会馆不但可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团体,而且还可以共叙乡谊,满足对其在外孤独的心灵的慰藉。

他们建立了会馆,成立了同乡会,划分了商邦码头。当时河口沿信江建立了10大码头,除官埠头是官方码头外,其余都是各商帮的码头。明清时期的河口有十四大会馆,有的会馆还在河口办有学校,如洪都会馆、徽宁会馆、福建会馆、建昌会馆、旌德会馆等都办了子弟学校,培养本乡子弟。另外还有三个公所,分别是:木匠同业公所,即公输子祠,在鲁班庙;船帮同业公所;泾县公所。今天仍保存基本完好的建昌会馆,是建昌人(清建昌府治为南城,辖南城、资溪、南丰、黎川、广昌等地)建于清道光五年(1825年)。建筑格局上大至与宗祠类似,第一进为戏台,两边回廊走马楼;第二进为享殿,两边是厢房(办公用);第三进为寝殿和客房。所有房柱为青石,整幢建筑高大宽敞,气势宏伟。

与会馆相接应的,是旅河商人建立的同乡会,有徽宁旅河同乡会、抚州旅河同乡会、洪都旅河同乡会、建武旅河同乡会、临江旅河同乡会、浙江旅河同乡会、芒砀旅河同乡会、湖南旅河同乡会、福建旅河同乡会、赣南旅河同乡会等全国各地设驻的同乡会。

(惠济河简介)河口镇有一条穿城而过的人工河,称“惠济渠”,又叫“惠济河”,为明朝内阁首辅、铅山河口费宏倡导于嘉靖八年(1529)修建。惠济河蜿蜒回转,在古街二堡中段汇入信江。河上架设了11座青石桥,横跨两岸,城中之河、石桥、两岸民居建筑互相衬托,增添了小镇的水乡情调。

据铅山史料记载,惠济河的开挖是在河口发展为镇之前。发源于武夷山脉桐木关的铅山河,流至老县城永平以下的河段,大体上是由南向北的流向,但流至河口东南方的白沙却又西折南沿马鞍山、金鸡山之麓再西至汭口而汇入信江。河口那时的地名是沙湾,为一冲积而成的沙洲地带。到了明嘉靖之初,在一次山洪暴发中,洪水从白沙向北冲下进入信江,迫使铅山河改道了。从此,故道因干涸而逐渐淤塞,原流域的大量农田也因此失去了水利条件。并留下了废弃的河床。嘉靖年间,费宏从内阁首辅任上托病去职,南归铅山,居于清湖故里。嘉靖八年(1529),铅山知县王宣之从县城来拜访费宏,谈及铅山河改道之事,当即商定了疏通河道和筑坝开渠以引水进入沙湾的工程。疏通河道就是因势利导疏通遗弃河床并开挖新河道,使河水畅流。筑坝开渠引水就是在王家弄筑坝拦河,抬高上游水位,以利分水进入人工开挖的渠道而流入沙湾,同时又可以保证铅山河新河道上的航运畅通。于是,修筑了一条长达十二华里的碧水长流的人工河流。王知县将其命名为“惠济渠”。

嘉靖元年(1522)前的铅山河,是从现在的白沙桥(七里防洪堤)山边,即现横南铁路线西至新二中,再绕金鸡山(一中)而行至汭口。这段便是铅山河古河道遗址了。

【发达的河口水运交通】

发达的河口水运交通,货船每天进入千只以上,有时三天三夜停在江面靠不了岸。清同治《铅山县志》记载河口“货聚八闽川广,语杂两浙淮扬,舟楫夜泊,绕岸灯辉,市井晨饮,沿江雾市,斯镇胜事,实铅巨观。”这时的河口,是纸、茶、布匹、药材、瓷器等物产的集散地,有大小商店5000多家,遍布九弄十三街,其中纸店800多家,茶庄300多家,布店200多家,钱庄100多家。“茶槠走群商”,《铅山乡土志》称:“清代,铅民大商贾贸易纸、茶,次等之商贸易粮食,小本经营极少。”“论进口货,铅不产棉,巴河布、省布、棉花等第一大宗,商本极巨,每交销售铅邑四境,不下三十万,在河口分销上游者,不下二百万。巴河布自湖北武昌运来,省布即色布自南昌运来。杂货为第二大宗,运自上海九江。粮食为第三大宗,安仁(即余江)、东乡、弋阳、贵溪与铅为邻,四县皆产米之地,米商运至河口。”《铅书》记载:“(河口)其货自四方来者,东南;福建延平……大田……崇安……建宁……漳海……广东……西北;广信……浙江……鄱阳……湖广……嘉兴……皆商船往来货物之重者。”同时,河口作为全县茶叶加工基地,生产“河红茶”,驰名中外,年产量400多万斤,售银100多万两。这时的河口镇,有“买不完的汉口,装不尽的河口”之称,被誉为江西四大名镇之一。用现在的话讲,河口是个招商引资由外地商人建起来的新镇。

发达的水运,带来河口镇江河经济时期的发展和繁荣。明代中叶铅山设有管理本县、弋阳和贵溪三县的水运管理机构,称为“铅山所”。

总结一下:

嘉靖元年(1522),因山洪爆发,铅山河改道。河口地带绿洲沙湾市形成。

嘉靖八年(1529),费家迁居河口清湖一带,同时修建惠济河。当时河口只有二、三户人家。

万历三十六年(1608),《甲秀园集》成书。此时河口,已经离费家迁居过了70多年,已经有几千户居民了。

 

二、海洋经济时期,河运改海运,由于水上交通衰落,河口经济萧条

地理经济的第二阶段是海洋经济。是工业革命的结果。

16世纪世界新航路开通以后,工业革命时代,工业生产急剧发展,国际间贸易推动了航海技术和航海事业发展,海洋运输成为主要贸易通道,几乎所有国家的海岸线都出现了繁荣的城市。欧洲商业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。欧洲资本主义生产迅速发展,刺激了海上运输的进步和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。继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后,英国,荷兰、法国成为新兴的殖民国家,英国利用它处于大西洋航路的中心地位,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和殖民掠夺。马克思说:“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。”同时,标志着世界海洋经济时期已经到来。

当时中国仍处于闭关自守状态,清政府依旧做着“天朝上国”的迷梦。早在乾隆时期,英国就派使者到中国商讨通商事宜。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顺差,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,掠夺白银,并发动鸦片战争,强迫中国开放五处通商口岸,“海禁”解除,河运转向海运,中国开始进入海洋经济时期。这时,江河经济时期的内陆重镇日渐衰落,而沿海城镇迅速发展起来,如上海在“开禁”之前,只是一个50万人的小县,五口通商之后,迅速成为商业大港,大量移民涌入,到20世纪初激增到200百余万人。广州、福州、厦门、宁波等城镇也迅速崛起。海洋经济的到来,加快了世界商品贸易,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,也表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。

【商业迅速衰落】

这时的河口,随着海运的开通,水运衰落,陆路不通,经济一片萧条,表现在;商业衰退,店铺关门,商人离走。手工业经济萎缩,特色产业纸、茶生产锐减,铜、铅生产关闭,很多作坊停业,工人失业。

光绪末年,铅山经济处于第一个低谷。这时福建的物产已由海上运往上海等地,而浙江的物产从海上通过厦门、福州运往福建等地,再也不需要通过“八省码头”的河口镇集散了。河口正式退出了南方八省水运中心的地位。

清光绪末年的《铅山乡土志》写道:“道光二十年(1840年),闽浙海禁开通,陆路入闽,水路赴浙,货物商运,即由海道,不从铅山,从此商务就衰。”《大中华地理志》记述:“河口商业,福建货物亦于此销售。当沿海轮船未通以前,为福建武夷查大市场,五口通商以后,武夷茶改由福建从海上输出,河口商务骤减。”清光绪30年(1904年),铅山县令梁树棠在一份奏章中陈述道:“纸张一项,昔年可售银四五十万两,近年洋纸盛行,售价不满十万元之数。至茶叶向为大宗出产从前河口镇开设茶庄48家,可售银四五十万元,近年一蹶不振,刻下河口止一家。”这时的河口,各种商号从同治年间的5000多家减到1000多家,下降80% ;人口从5万人减至8000多人,下降84%;很多旅河商人转移到了上海、浙江、福建。河口江面每天只有百余只船流量,下降90%;由于漕运改为海运,官府漕船(乾隆年间,朝廷额定铅山漕船15只)已取消。全县纸槽只有200多家,下降90%;产量3万余担,不及过去的10%;随着纸厂、茶厂的纷纷倒闭,纸工、茶工、失业,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,江西补用直隶州知州,正任铅山县知县陈元灼在《铅山公牍》中奏道:“石塘十三都等处,失业纸工结党成群屡经滋事。”茶叶“河红”产量不到100万斤。

民国20年(1931年),在闽赣公路、上鹰公路通车前,铅山经济又跌入第二个低谷。河口、永平几个较大集镇一片萧条,全县店户纷纷倒闭,河口商号只有300多家,又下降70%;资本总额300.8万元,全县产纸2万余担,不到鼎盛时期的7%,产茶5000担,只有鼎盛时期的12%;纸店只剩下3家,店员21人,资本2000元,茶叶一家,店员20人,资本2000元。

【闭塞的河口,信江河上的纤夫】

这个时候,河口基本上是陆路不通,水路成为唯一对外的交通。船只逆流行船时,必须要靠纤夫在岸上拉纤。大船需要5-6个纤夫,小船也至少要2个纤夫。纤夫拉纤除冬天穿上衣外,其他时间几乎全是裸体,因为穿裤子在水里易妨碍操作,就是穿短裤,被水浸湿后易会很快擦伤皮肤,因为那时候纤夫们穿的衣服都是自己家做的粗布衣服,穿着衣服下河,一呆就是几个小时,衣服不仅磨损皮肤,贴在身上还很容易导致风湿病,故只能裸体。未婚纤夫还要羞答答地用一块方布围在私处前,已婚纤夫全然一丝不挂,反正拉纤路上也很少见到其他人。

 

三、陆桥经济时期, 河口经济逐渐复苏

第三阶段是陆桥经济阶段,陆桥经济是信息革命的产物,随着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,公路、铁路、航空、航运突破了江河湖海以及高山大漠阻隔向内陆延伸,已经把世界连为一体,从而导致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环球空间布局与结构新变动。

18世纪60年代,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,19世纪初开始,蒸汽机应用在轨道运行的车辆。从此,开辟了陆路运输的新纪元。到19世纪末,随着内燃机的发明,制造出灵活、机动的汽车,开始了现代公路运输。20世纪初将内燃机应用于飞机,使航空运输得到发展。经济从沿海港口向内陆推进,标志着陆桥经济时期的到来。

【复苏的河口】

20世纪,公路、铁路才在中国缓慢地发展。随着陆路运输的发展,一些内陆城镇又迅速发在起来,如鹰潭市就是一个例子。1928年,铅山县成立“筑路委员会”,开始修建境内公路。30年代,上分线(上饶至崇安)、铅横线(铅山至横峰)、鹰江线(鹰潭至江村)相继通车。这时的河口,终于从“萧条”中走出来,与外界恢复了运输联系,经济开始复苏。商业缓慢回流,以“纸、茶”为主的铅山特色的产业有所回升。

1936年,铅山产纸8万余担,比通车前增长了3倍多,纸槽恢复到600多户,增长了2倍多,产茶4万箱(每箱约50斤),增长了3倍。

1937年抗战爆发,国民党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等几十个军事单位和军事服务工厂、金融单位、省立九江中学迁如铅山县的河口、永平、杨村等地区,铅山成为当时江南半壁河山的一块政治、军事重地,出现畸形繁荣。浙江、上海、南昌、九江、汉口、安徽等地商贾纷纷迁到河口办厂开店,共有60余家。河口镇当时有住户22266户,大小商店1600多家,从业人员17000多名。资本总额1300多万元,增加1000万元,为通车前的4倍多。

 

【今日铅山陆桥架】

横南铁路纵贯境内,311高速公路横穿县境北部,闽赣、浙赣二条主干公路纵横相交,国防公路上分线纵穿境内。320国道挂线河横公路已按国家二级公路标准拓宽改造。交通四通八达。

河口镇——上海县——鹰潭镇,分别代表地理经济三个发展时期的历史缩影。

结束语:

再谈千年古镇河口镇。

单看河口镇当然没有千年历史。即使是从1522年铅山河改道沙湾市形成算起,也只有501年历史。但是,河口镇的前身是汭口镇。汭口镇在宋代初年(960)就很繁荣了,至今有一千多年历史。所以说千年古镇河口还是有说服力的。

 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这里是铅山人社区的小灰灰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1

主题

34

帖子

220

积分

中级会员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20
发表于 2023-3-25 11:32:11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江西
以前搞不懂九弄十三街,现在终于弄明白了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

主题

21

帖子

112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112
发表于 2023-3-25 11:38:19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江西
假如说喝口一直保持着曾经的繁华,现在江西发展也绝对不会差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86

主题

108

帖子

709

积分

高级会员

Rank: 4

积分
709
发表于 2023-3-25 13:19:07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江西
作者知识渊博,好文,转发了,让更多的人了解河口的历史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253

主题

4873

帖子

1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11939
发表于 2023-3-25 11:12:17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江西
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0

主题

30

帖子

118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118
发表于 2023-3-25 11:26:39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江西
好长的文章,辛苦作者了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2

主题

14

帖子

139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139
发表于 2023-3-25 11:32:42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江西
曾经多么发达的地方啊,现在衰败的不成样子了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2

主题

6698

帖子

1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15087
发表于 2023-3-25 12:17:10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江西
看了这篇文章后,终于了解了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58

主题

8116

帖子

1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18409
发表于 2023-3-25 12:41:33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江西
看不懂地图哦来自: iPhone客户端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6

主题

8217

帖子

1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18449
发表于 2023-3-25 13:24:51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江西
這個,我們年輕人肯定不會知道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 
立即注册 或 用以下方式登陆
  

小黑屋| 铅山人社区-48万铅山人的网上家园 |  广告热线:15350250108;18270178688 |  法律顾问:江西金纶律师事务所
版权所有:铅山人社区 | 抖音号:ys0793  | 信息产业部备案/许可证编号:赣icp备17010264号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找客服 返回列表